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专业设置 >>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>> 正文
202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
202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
 

一、专业名称及代码

专业名称:计算机应用技术

专业代码:510201

二、入学要求

应届初中毕业生

三、修业年限

四、职业面向

4-1 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面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所属专业大类(代码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所属专业类(代码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应行业(代码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要职业类别(代码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要岗位(群)或技术领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职业证书

电子与信息大类(51

计算机类类(5102

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(65)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(64)

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(2-02-10)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(4-04-05)

程序设计、数据采集与分析、网络管理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

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、Web 前端开发、网络

系统建设与运维、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

五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创新意识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,能够从事程序设计、数据采集与分析、网络管理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。

六、培养规格

(一)素质

1)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;

2)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,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

3)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

4)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,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

5)树立正确的劳动观,尊重劳动,热爱劳动,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

6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、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

(二)知识

1)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、程序设计、计算机组成与维护、网络操作系统、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;

2)掌握数据库应用、前端开发等技术技能

3)掌握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技术

4)掌握网络设备的运维与管理技术

5)掌握信息系统部署与运维技术

6)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,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

7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、行业规定,掌握绿色生产、环境保护、安全防护、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,了解相关行业文化

8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英语等)、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

9)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,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

(三)能力

1)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

2)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;

3)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、审美能力,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;

4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;

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、沟通合作能力

6)具有程序设计能力;具有网络管理能力,具有系统部署与运维能力;具有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、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预测分析的能力

七、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

一)课程设置

1.公共基础必修课程

军事理论与军训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、哲学与人生、职业道德与法治、思想道德与法治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、形势与政策、心理健康教育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、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高等数学、体育与健康、体育、信息技术、物理、化学、中国历史、世界历史、办公自动化、劳动教育。

2.公共基础选修课程

英语、信息技术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大学生安全教育-综合篇、劳动通论、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、人工智能、艺术鉴赏、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、情商与智慧人生、国学智慧、有效沟通技巧、国史党史、国家安全教育。

3.专业基础课程

计算机组与维护、图形图像处理技术、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、三维动画制作计算机导论、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、计算机网络基础、python程序设计基础、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、网络操作系统。

4.专业核心课程

前端设计与开发、系统部署与运维、信息采集技术、数据库技术与应用、数据分析方法、交换路由技术。

 

 

6-1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

序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课程名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

1

前端设计与开发

①了解网站的视觉效果设计、数据可视化呈现等内容。

②掌握 HTML 基本标签、表格与框架、CSS 页面布局、JavaScript基本语法、JavaScrip对象、BOM 与 DOM 编程、HTML 5 新特性、前端框架应用。

③ 能进行调试和发布

2

系统部署与运维

①了解 Linux 操作系统的版本与特点。

②熟悉 Linux 的文件格式及文件与目录管理,磁盘格式与分区,外存的挂载,用户权限与用户管理、网络管理与防火墙配置,SMB 共配置。

③掌握应用服务器(WWW、FTP、DNS、DHCP)的部署与资源管理,基于信息系统的应用部署,系统日志的审计及常见故

障诊断与排除,网络系统监控、网络系统运行优化与维护

3

信息采集技术

①掌握自动获取数据的方法。

②了解机器数据采集、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,熟悉音视频信息采集、条码采集、混合码采集。

③掌握问卷、调查员访问、电话调查、座谈会、深入访问、文献资料检索、专业资料检索、特种资料检索等调查法。

④能进行数据的审核、筛选与排序、编码、录入

4

数据库技术与应用

①掌握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方法。

②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、逻辑模型、物理模型设计理论知识和相关工具的使用。

③熟练掌握 SQL 语言与数据的增删改查。

④了解部署数据库服务器的相关知识。

⑤掌握用户和权限管理方法。

⑥理解日志文件的分类和作用。

⑦熟悉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类别和作用。

⑧掌握数据导入和导出方法。

⑨能进行数据库升级和迁移

5

数据分析技术

①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。

②掌握利用工具进行数据管理、频数分布分析、描述性分析和交叉表分析、探索性分析和缺失值分析、多重响应的频率分析、交叉表分析、单样本 T 检验、独立样本 T 检验、配对样本 T 检验、单因素方差分析、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、简单线性相关与简单线性回归。

③能进行各种统计图制作、数据分析报告编写

6

交换路由技术

①掌握 IP(IPv4 和 IPv6)地址规划和设计。

②熟悉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。

③掌握交换网络与交换机的基本功能、虚拟交换网络(VLAN)的划分(基于端口、基于 MAC 地址、基于 IP 地址)方法、Trunk 协议与 VLAN 间通信、生成树协议(STP)的原理与应用。

④理解路由原理与路由表的构成,静态路由技术与配置,RIP 与配置,IGRP 与配置,OSPF 协议及单区域、多区域配置,网络地址转换 NAT 技术及互联网接入。

⑤能进行企业网络设备的运维与管理

5.专业拓展课程

信息管理、网络安全技术。

6.实践性教学

1)实训

在校内外进行数据库应用、前端设计与开发、数据采集与分析、交换路由技术应用等实训,包括单项技能实训、综合能力实训、生产性实训等。

2)实习

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,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。学校建立稳定、够用的实习基地,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,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,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、管理和考核。

(二)学时安排(见附表)

八、教学基本条件

(一)师资队伍

1.队伍结构

现有专兼职教师46人,其中硕士20人,教授3人,副教授12人,讲师30人,“双师”型教师30人。

2.专任教师

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计算机类专业领域有关证书;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;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;具有扎实的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;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,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;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

3.专业带头人

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,能够把握国内外行业、专业发展,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,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,教学设计、专业研究能力强,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,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。

4.兼职教师

兼职教师主要从本地区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,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、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,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,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,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、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。

(二)教学设施

1.普通专业教室基本条件

普通专业教室配备黑板、多媒体计算机、音响设备;有互联网接入和Wi-Fi环境,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;安装应急照明装置保持良好状态,符合紧急疏散要求,标志明显,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。

2.校内实训室

针对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的要求,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,以设备台套数量配置满足50人为标准设定。

8-1 校内实训室

序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实训室名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实训功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使用课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设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工位数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场地面积

(㎡)

1

机房(A)

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技术、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技术

程序设计基础、Python程序设计、数据库技术与应用

计算机

50

60

2

机房(B)

图形图像处理、Web前端设计与开发、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技术

图形图像处理、

前端设计与开发、Java程序设计

计算机

50

60

3

机房(C)

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

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、信息采集技术、数据分析方法

计算机

50

60

4

机房(D)

网络管理、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

计算机网络基础、网络操作系统、系统部署与运维

计算机

50

60

5

机房(E)

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

计算机导论、计算机组成与维护、交换路由技术

计算机

50

60

6

机房(F)

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技术、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技术

Python程序设计、Java 程序设计、数据库技术与应用

计算机

50

60

7

机房(G)

数字媒体技术、三维动画制作

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、三维动画制作技术

计算机

50

60

8

计算机网络实训室

综合布线技术实训

计算机网络基础、网络操作系统、交换路由技术

计算机

50

60

9

计算机维护实训室

微机结构原理与组装技术、微机日常维修、维护技术

计算机导论、计算机组成与维护

计算机

50

60

3.校外实训基地

合作关系稳定,能够实施计算机网络布线、计算机软件开发、计算机网站开发等实训活动,实训设施齐备,实训岗位、实训指导教师确定,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

4.岗位实习基地基本条件

合作关系稳定,能提供计算机技术应用、计算机网络、软件开发、网站开发、数据分析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,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,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;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;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的规章制度,有安全、保险保障。

5.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

具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库、文献资料、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;教师能够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、教学平台,创新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,提升教学效果。

(三)教学资源

1.教材选用基本要求

按照国家规定,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,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。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、新规范、新标准、新形态,并通过数字教材、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。

2.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

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: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、算法导论网络安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。

3.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

建设、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、教学课件、数字化教学案例库、虚拟仿真软件、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,形式多样、动态更新,以满足教学要求。

(四)教学方法

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打造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,实现专业同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。在教学过程中,强调以学生为中心,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、“教”与“学”的互动、职业情景的设计等,倡导因材施教、因需施教,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;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、案例教学、项目教学等方法,坚持学中做、做中学;积极推进省级、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,实施课前自主学习、课中探讨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

(五)教学评价

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、技能、情感等方面,体现评价标准、评价主体、评价方式、评价过程的多元化。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、学生评价、企业评价等;评价方式包括观察、口试、笔试、操作、职业资格鉴定、大作业、项目报告等;评价过程包括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,注重过程评价,以学习态度、操作能力、方法运用、合作精神为考核要素,以学习阶段、学习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考核。

(六)质量保障

1.依据学院《关于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(修)订及动态微调的规范流程,确保市场调研、任务分析、体系构建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。

2.依据学院相关教学管理制度,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,开展督导评价、同行评价、学生评价等听课、评教、评学工作,明确校内评价指标包括:教学任务完成情况、教学(含考核)效果、教学改革与研究、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。

3.依据学院建立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,对生源情况、在校生学业水平、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,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,明确校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:毕业生社会声誉和就业质量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、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自身发展评估等。

4.专业教研室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,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九、毕业要求

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,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,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,准予毕业。

十、附录

按照《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教职成司〔2019〕13号)、《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》(教职成司函〔2019〕61号)的相关要求,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,按照学校统一部署,前后开展了行业企业调研、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等工作,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,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(群)所需要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,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。经过由行业企业、教研机构、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论证,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,重构课程体系、安排教学进程,更新完善了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资源、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。

2025年7月,对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(2025年)进行了最新制(修)订。

 


附表

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

课程类别

课程性质

课程名称

学时数

学分

考核方式

开设学期

备注

总学时

理论学时 

实践学时 

职业基本素质课

必修

军事理论与军训

112

0

112

2

2

军事理论与军训

32

32

0

2

2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
36

36

0

2

1

2

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

36

36

0

2

1

2

哲学与人生

36

36

0

2

1

2

职业道德与法治

36

36

0

2

1

2

思想道德与法治

36

36

0

3

1

2
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

54

36

18

2

1

单周2双周4

1. 单周为理论课2学时,双周为理论课2学生+实践课2学时。

思政课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第六学期双周开设
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

36

36

0

3

1

2

语文1

72

72

0

4

1

4

语文2

72

72

0

4

1

4

语文3

72

72

0

4

1

4

语文4

72

72

0

4

1

4

数学1

72

72

0

4

1

4

数学2

72

72

0

4

1

4

数学3

72

72

0

4

1

4

数学4

72

72

0

4

1

4

高等数学1

72

72

0

2

1

4

高等数学2

72

72

0

2

1

4

英语1

72

72

0

4

1

4

英语2

72

72

0

4

1

4

英语3

72

72

0

4

1

4

英语4

72

72

0

4

1

4

体育与健康

36

4

32

2

2

2

体育与健康

36

4

32

2

2

2

体育与健康

36

4

32

2

2

2

体育与健康

36

4

32

2

2

2

体育

36

4

32

2

1

2

体育

36

4

32

2

1

2

体育

36

4

32

2

1

2

体育

36

4

32

2

1

2

物理

72

36

36

4

1

4

化学

36

18

18

2

2

2

中国历史

36

36

0

2

2

2

世界历史

36

36

0

2

2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每周1学时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劳动教育

18

2

16

1

2

形势与政策

32

32

0

4

2

每学期8学时

信息技术1

72

36

36

4

1

4

信息技术2

36

18

18

2

1

2

办公自动化

72

18

54

4

1

4

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

36

20

16

2

1

2

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

36

26

10

2

1

2

心理健康教育

36

18

18

2

2

2

小计

2354

1634

720

126

占比

49%

选修

英语

36

36

0

2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英语

36

36

0

2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信息技术

36

12

24

2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16

16

0

1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大学生安全教育-综合篇

32

32

0

3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劳动通论

32

32

0

3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

22

22

0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人工智能

32

32

0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艺术鉴赏

22

22

0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

10

10

0

1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情商与智慧人生

16

16

0

1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国学智慧

32

32

0

3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有效沟通技巧

20

20

0

1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国史党史

10

10

0

1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国家安全教育

25

25

0

2

2

全校限定选修

小计

377

353

24

28

占比

8%

必修

计算机组与维护

72

18

54

4

1

4

图形图像处理技术

72

18

54

4

1

4

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

72

18

54

4

1

4

三维动画制作

72

18

54

4

1

4

计算机导论

72

18

54

4

1

4

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)

72

18

54

4

1

4

计算机网络基础

72

18

54

4

1

4

Python程序设计基础

72

18

54

4

1

4

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

72

18

54

4

1

4

网络操作系统

72

18

54

4

1

4

小计

720

180

540

40

占比

15%

专业

程 

必修

前端设计与开发

72

18

54

4

1

4

系统部署与运维

72

18

54

4

1

4

信息采集技术

72

18

54

4

1

4

数据库技术与应用

72

18

54

4

1

4

数据分析方法

72

18

54

4

1

4

交换路由技术

72

18

54

4

1

4

小计

432

108

324

24

占比

10%

专业拓展课

选修

信息管理

36

18

18

2

1

2

网络安全技术

72

18

54

4

1

4

小计

108

36

72

6

占比

2%

第二课堂

思想成长

4

实践实习和志愿公益

创新创业

文体活动

工作履历

技能特长

实践

环节 

岗位实习

360

360

20

岗位实习

360

360

20

毕业设计(论文)

30

30

2

小计

750

30

720

42

占比

16%

总计

4741

2341

2400

266

28

24

24

24

24

16

24

26

 

注:

1.▲表示在对应学期开设课程

2.考核方式一栏中1代表考试,2代表考核


附表Ⅱ  

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

课程类别

学时分配

学时比例

总学时

理论学时

实践学时

公共基础课程

必修

2354

1634

720

49%

选修

377

353

24

8%

专业课程

专业基础课程必修

720

180

540

15%

专业核心课程必修

432

108

324

10%

专业拓展课程选修

108

36

72

2%

岗位实习必修

750

30

720

16%

合计

4741

2341

2400

100%

比例分配

49%

51%

100%